
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城市,弗羅茨瓦夫(Wrocław)在眾多波蘭城市中扮演者非常特殊的角色,因為位在下西里西亞地區,也就是波蘭、德國與捷克等國交會之處,在歷史上出現許多次的「政權轉移」,他在十四世紀前是一個波蘭城市,之後先後被捷克、神聖羅馬帝國與普魯士也就是之後的德意志帝國所統治,一直到二戰過後才被從納粹德國割讓,「回歸」波蘭的懷抱。要在短時間內了解一座城市的歷史並不容易,幸好在弗羅茨瓦夫舊城中有一條「歷史步道」,讓人可以一邊散步一邊認識發生在這個「小矮人的國度」中的重要歷史事件,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在舊城漫步並簡單地認識一下該歷史吧!
弗羅茨瓦夫市政廳之鐘
作為歷史步道的起點,弗羅茨瓦夫市政廳上的鐘象徵了時間的流轉時代的興衰。關於這個鐘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 1362 年。
西元 1000 年:建立教區
一位來自波希米亞布拉格的主教 Wojciech Sławnikowic 被普魯士異教徒所殺而殉教,被封聖後布拉格卻不願意贖回他的遺體,而是後來由波蘭大公波列斯瓦夫(Bolesław,後來也就是波蘭第一位國王「勇敢的波列斯瓦夫」)帶回當時的首都格涅茲諾(Gniezno)而成為波蘭的第一位主保聖人,而波列斯瓦夫在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圖三世的合作之下在格涅茲諾、克拉科夫與弗羅茨瓦夫等城市建立了教區。

西元 1241 年:蒙古人入侵
也就是眾所皆知的蒙古西征。當時的大公選擇棄城以及放火燒毀市區,並將城市的財產移入弗羅茨瓦夫城堡。根據波蘭十五世紀的史學家 Jan Długosz 的記載,傳說因為當時一位修道院教士虔誠地祈禱而成功地引發神蹟,天空降下聖光嚇走了包圍了城堡數日的蒙古人,並解除了圍城的危機。
西元 1242 年:接受馬格德堡章程
馬格德堡章程(Magdeburger Recht)是中歐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一開始此章程是由十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圖一世所發展,後來被波蘭、匈牙利等地區所採用,此法條主要是為了促進城市與經濟的發展與獨立,然而對於我們來說最顯而易見的部分在於城市的佈局:中央是市集廣場,而市政廳就坐落在廣場中央,四周的建築則是依照棋盤格的方式排列,並有相互垂直的街道。在波蘭最先接受這章程的城市包括克拉科夫、弗羅茨瓦夫與波茲南等,而我們的確可以看到這些城市的舊城區有著這樣方格式的城市佈局。
西元 1335 年:捷克統治的開始
在弗羅茨瓦夫大公亨利六世去世後,因為其之前與捷克國王揚一世之間訂下條約的關係,弗羅茨瓦夫公國成為波希米亞王國的一部份。
西元 1526 年: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開始
在 1526 年時身為捷克與匈牙利國王路的德維克一世在與土耳其的戰役中消失,下落不明,於是根據於 1515 年維也納會議中三國國王(波蘭、捷克匈牙利以及奧地利)所訂定的條約,捷克與匈牙利便交由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一世——也就是路德維克的姊夫——來統治,其中就包括包含在捷克裡的弗羅茨瓦夫。
西元 1530 年:市徽的確立
弗羅茨瓦夫的市徽包含了五個元素:
中央:施洗者約翰的頭像。
左上:帶著皇冠的捷克獅。
右上:西里西亞地區的黑鷹,胸口有一道銀白色的橫線條紋以及十字架,並以金黃色的大地為背景。
左下:弗羅茨瓦夫的拉丁文名稱 Wratislavia 的字首「W」。
右下:福音書作者約翰的頭像。
弗羅茨瓦夫的市徽在 1938 年被納粹政府廢除,一直到 1990 年市政府才再度恢復傳統的市徽。

(下集待續)
★本文照片皆由作者拍攝,並授權走跳波蘭使用,盜圖必究
作者:K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