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的蔬菜很「義大利」!

8810921525278-1

在波蘭的超市裡,除了滿山滿谷的馬鈴薯之外,一定可以看到一盒盒的"włoszczyzna"!Włoszczyzna這個字最直接的意思,其實是「義大利語」或是「義大利的東西」,而義大利的波蘭文也就是Włochy,然而現在最常見的,還是指這樣一盒神秘的蔬菜組合,但這些菜究竟和義大利有什麼淵源呢?

說到波蘭和義大利之間的交流,非得提一下十六世紀初波蘭的義大利籍皇后Bona Sforza。這位來自義大利米蘭的千金,在1518年嫁給了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國王:齊格蒙特一世(Zygmunt I Stary,綽號是「老人」),作為皇后,Bona Sforza是個名副其實的女強人,除了政治手腕非常強硬之外,又非常喜歡管自己兒子和誰交往。而在文化方面,她常常邀請義大利的藝術家與音樂家來到波蘭的宮廷(也就是克拉科夫的Wawel城堡),為波蘭的藝術文化帶來一股新的浪潮,也因為如此,她成為了引進義大利文藝復興文化的重要推手之一。

一般認為,當時波蘭的飲食是以肉類為主,而Bona Sforza引進了像是番茄、白菜、花椰菜、菠菜以及胡蘿蔔等之前波蘭沒有的義大利蔬菜,使得波蘭的飲食習慣逐漸改變;雖然也有另一個說法指出,這些蔬菜在這之前多多少少就已經由從義大利回來的留學生引入,而且Bona Sforza的「義式飲食」成本比較高,因此並沒有受到歡迎,反而還讓波蘭人反感。但無論Bona Sforza最終有沒有成功改革波蘭的飲食習慣,我們可以從włoszczyzna這個字知道,義大利對於波蘭飲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回到現代的波蘭,włoszczyzna的最主要功能是拿來燉湯,像是雞湯(rosół)或是蔬菜湯等等,而最常見的組合,則是下圖中四塊不同的蔬菜:

Włoszczyzna.jpg

從左到右依序為:蘿蔔(marchewka)、巴西利根(pietruszka,或稱洋香菜根)、韭蔥(por,其實幾乎就是很粗很粗的蔥)以及西洋芹根(seler)。

其中波弟認為最有特色的是巴西利根和西洋芹根,巴西利根的味道一聞就知道不是屬於台灣的氣味(非常生的巴西利味),而西洋芹根雖然長得很醜,摸起來又很像破海綿,但香氣卻是實實在在的西洋芹味。波弟我不太確定這兩個食材在台灣是否找得到,如果有的話,只要把他們和雞骨架丟進大鍋子中一起燉煮,再加上半顆洋蔥以及兩片月桂葉,撒上適當的鹽,就可以煮出道地的波蘭雞湯囉!大家如果有機會就讓włoszczyzna來觸動一下自己的味蕾吧!


作者:Kwen
音樂是精神食糧,怎麼吃也吃不胖。
純粹因為喜愛蕭邦而與波蘭文邂逅,而後又憑著一股傻勁來到蕭邦的祖國。
在波蘭卻不喝伏特加,讓波蘭人覺得不可思議。
是個不務正業的心理系畢業生、熱情的合唱團團員;
被老師說彈馬厝卡像波蘭人的鋼琴學生。
現於波蘭就讀音樂學碩士。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