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過聖誕節,怎麼過最應景?除了吃大餐、唱聖誕歌、交換禮物之外,還要去看「胡桃鉗」!「胡桃鉗」到底和聖誕節有什麼關聯呢?就讓我們走一趟克拉科夫歌劇院來一探究竟!順便來認識波蘭人的藝文生活~

克拉科夫歌劇院(Opera krakowska)緊鄰著莫吉爾斯基圓環(Rondo Mogilskie),距離火車站約800公尺(詳細地址請見文末),是一棟充滿現代感的建築,儘管於2008年才建成,克拉科夫的歌劇藝術傳統卻可以追溯到1628年。
就售票情況來看,克拉科夫人非常愛看歌劇,每場表演的票都是完售,幾乎沒有例外,相較於歌劇院,克拉科夫音樂廳的票房就慘淡許多。除了有名的歌劇,像是《蝴蝶夫人》、《卡門》之外,也有演出波蘭自己的歌劇《鬧鬼莊園》(Straszny dwór)。聽歌劇、看戲對他們來說似乎不是什麼特別高雅的貴族嗜好,而是日常生活的品味。
歌劇通常一演就是三個小時跑不掉,假日倒是還好,但如果是平日下班來聽歌劇,豈不是匆匆忙忙、好像又沒時間吃晚餐?別擔心~歌劇院裡有附設的飲食空間,可以在中場休息時出來點咖啡、三明治等簡餐,坐下來慢慢享用,或是與朋友聊天討論劇情等等,是非常人性化的,目的就是讓觀眾覺得來看歌劇不是額外的負擔,而是休閒與放鬆的娛樂。

雖然說是娛樂,但跟音樂廳與戲劇院一樣,歌劇院也屬於半正式的場合,所以就服裝來說,男生以襯衫與長褲為主(當然要紮進褲子裡),講究一點的還會配上西裝外套、領帶與皮鞋,女生則是簡單的套裝或是小洋裝。根據波弟我這一年去過音樂廳與歌劇院不下十次的經驗,幾乎沒有人會穿像是帽T或是短褲出現在這裡。不過大家也不用覺得太拘束,只要秉持著準備要去約會的心態(?)、穿得整齊優雅就行囉!而在冬天,就將累贅的大外套寄放在衣帽間(szatnia)。
整棟歌劇院是以紅色調為主,給人一種非常有個性的感覺,表演廳裡面理所當然地也是喜氣洋洋、一片紅通通。觀眾席分為底層(amfiteatr)、左右翼(łoża lewa/ prawa)、中層(łoża marszałkowska)與頂層(balkon),其中以中層與底層中段音響與視覺效果最好,所以票價最貴(80-120波幣),而左右翼與頂層最便宜(28-35波幣)。
在表演前可以向在各個門口帶位的服務人員買節目冊(但似乎只有特定表演才有),這次「胡桃鉗」的節目冊是波蘭文與英文雙語版本,非常精緻,一本10塊波幣。
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波弟我這次欣賞的「胡桃鉗」:
胡桃鉗(英:The Nutcracker,波:Dziadek do orzechów)是一齣著名的芭蕾舞劇,內容是關於一個小女孩克拉拉(Clara)在聖誕夜與玩具胡桃鉗共同經歷的奇幻冒險。原版故事是在十九世紀初,由浪漫文學家霍夫曼(E.T.A. Hoffmann)所寫,後來改編成芭雷舞劇,加上柴可夫斯基(P. Tchaikovsky)活潑又優雅的配樂就一砲而紅,開始在歐洲各地流行。
由於是個童話故事、內容剛好是發生在聖誕節,加上柴可夫斯基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音樂,這三個元素使得「胡桃鉗」在歐洲成了老少咸宜、聖誕節必備的不敗財源經典,從十二月中一直演到一月中,票通常也是秒殺,幸好這次波弟我早早搶到了票,才有機會看現場~
至於欣賞後的心得⋯⋯我得不解風情地說,這是個「關於一個少女在聖誕節玩具被弄壞、家裡鬧鼠災,然後睡覺醒來發現自己失戀,年末還是單身一個人過的故事」,根本就是血淋淋的宅男與魚干女的生活寫照!!(欸)
無論是綺麗的童話還是魯蛇人生的復刻,波弟我都非常推薦各位波迷們去現場欣賞這部作品,同樣我也希望各位有機會可以去欣賞看看不同歌劇、戲劇或音樂會,其實台灣的表演藝術資源非常地豐富,無論是台北國家音樂廳與戲劇院、台中國家歌劇院或是其他大大小小的表演場地,都有很多很好的表演,不一定要是國外天團或是天價的表演才值得看,最重要的是在欣賞的過程中去認識世界與生命,因為每一個作品都是不同生活經驗的結晶,就像波弟我發現胡桃鉗的結尾根本就是我現在的生活寫照而感到心有戚戚一樣啊!
—–克拉科夫歌劇院(Opera krakowska)資訊—–
地址:Lubicz 48(可以搭公車或是電車到"Rondo mogilskie"站)
網址:http://www.opera.krakow.pl (點右上角有英文版)
歌劇會有波蘭文字幕(沒有英文字幕);可以現場取票。
作者:Kwen
分享一下在台灣訂票的過程。
當初因為節目可以在兩個月左右的時候訂票,然後也只有劇院購票或是電話購票兩種方式,因此在台灣最方便的方法只有電子郵件。他會提供一份文件,填寫好後即可幫忙訂票,也可指定位置請他幫忙保留,最後印下文件到現場給櫃員看就可以領票囉。但文件內會要留信用卡號以及安全碼(卡號後面名字旁三碼),如果不介意的話,用這個方式在台灣是最省力的。
讚讚
克拉科夫很好!
讚讚
感覺好漂亮
讚讚